《玩Pokémon又一定係廢青。》

文:有故事的旅人 / 迷.忘於澳洲360天

 

上班途中,突然有兩個穿著校服的學生用電話對著我,我回頭看看他們,其中一個學生尷尬地說:「你頭上面有隻嘢呀,哈…」 我大致地猜到他們在玩甚麼,沒有所謂,待他們捉完之後,我問他們是甚麼東西,他們把電話給我看,笑說:「波音蝠。」我心忖:周街多到你唔捉啦。他們友善地說句:「唔好意思,唔該!」我揚揚手:「沒問題啦。」

 

我很喜歡這種似乎年輕人才懂的共鳴,還記得有一次暑假末在長沙灣附近天橋底,遇著有一群穿著鮮艷衣服的年輕人,他們「大汗疊細汗」問:「唔好意思,我哋玩緊O Camp,你可唔可以…」待他們還未答完,我已說:「冇問題!」原來,他們要求很簡單,就是要找十個途人牽著手唱歌,然後再拍照。我不知道是誰那麼大整蠱,要他們在個鳥不生蛋的地方玩Treasure Hunt Task,這群年青人無奈地說:「唔該曬你呀,我哋等咗好耐都冇人肯。」自己也曾經青春過,絕對明白他們在做甚麼,幫得了就幫,但在老一輩眼中,相信又覺得這是一群無聊的「廢青」。

 

screenshot_2016-07-26-10-57-58

果然,話說回頭,後方有個中年人即說:「成班戇鳩鳩,電話唔係咁用架!有書唔讀,著住套校服都篤篤篤,影衰曬,不鳩知所謂,香港靠你班柒頭就死得啦!」我不明白為甚麼穿著校服不能玩Pokémon Go,亦不明白玩遊戲有多「柒頭」,我反覺得這遊戲竟然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亦令許多只懂窩在家中的人走上街頭,這現象也很難說是一面倒的差。反而,我極討厭許多中年人一味不願意去理解年青人到底在想甚麼、做甚麼,片面覺得自己所想的事情一定是對、年青人所想的一切都是錯的。無論是家庭、工作、社會,甚至是政治上,一言不合者一定是「廢青」、想作反。如這中年人所說「電話唔係咁用架!」想當年Whatsapp初現時,他們亦臭罵過「電話係用嚟打唔係用嚟篤架!」結果,他們最後都一樣成了手機成癮者,於朋友之間瘋傳那些「吃士多啤梨會中毒死」的Content Farm文章。

 

換個角度說,或許,香港再靠這班不思進取的中年人就真「死得」。大家不願意去接受新事物、不肯去學習新事物、不懂去聆聽年青人的意見,只一味覺得自己「食鹽多過你食米」,自己所做所想的一切都是對的。尤其是,涉及到創意的工作,許多這個歲數的老板,既不懂「潮語」,也不懂去玩Social Media,明明要你做這個Job task,卻不願意相信你的說話,只懂依著舊的一套去做,而不知道世界早已變了;再不破舊立新、不肯去接受社會巨輪的轉動,最終只會導致失敗收場。我總覺得,這些人是否太怕去接受新事物,更怕年青人懂得太多,有朝一天會坐了他們的位置?

 

一如旅人們永遠的最大矛盾:上一輩永不會明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,也不明白旅途上所學到的東西,遠勝你讀書或當個工作「奴隸獸」的得著。只覺得你辭職去旅行是「廢青」,甚至連請個大假去旅行都要被老板問「你玩夠未呀?」,卻不知道其實「放大假」是勞工法例上應有的福利。世界變了,但大部份上一輩卻從沒變過,不願意去聆聽新一代到底在想甚麼。這個社會,就永遠沒有進步。

 

每每有一些關於遠遊、外國人來一趟「長征」的新聞時,總會被一班「奴隸獸」口諸筆伐,覺得這是一回墮落的現象。紐西蘭有一個24歲少年辭職上路,遊畢全紐西蘭當個「精靈訓練員」。母親還鼓勵他去追夢,這些事情在香港是荒謬、是道德淪亡的現象,惟這些人似乎不理解自己是多麼的悲哀,還得把這種極度錯誤的價值觀扭曲成人生大道理,自己悲哀完還想下一代繼續悲哀。

 

e5b091e5b9b4e6bb8be591b3

早前看了一部紀錄片《少年滋味》,看得我淚流滿面。這部紀錄片中的故事,一一道盡了現今年青人與上一輩之間掙扎的哀歌。做義工被理解是不正常、愛演戲被父母認為沒前途、愛音樂但材能卻被埋沒,似乎從小到大都是要埋首書本中,學一大堆永不會有用的所謂「知識」、自己完全沒有興趣的「興趣班」才是王道。片中的情節說中了年青觀眾的心事,我不知道上一輩會否覺得這電影又貫輸年青人錯誤的價值觀,但這才是我們的真正想法。每每我們表示很羨慕外國人家長的開通思維,就會被人無限上綱,認為我們「崇洋」、「隔籬飯香」,他們有如此文化,才導致外國人自甘墮落,繼而招致毒品問暝、恐怖主義擴張、引發大量槍擊案… 嘩,你唔好再吹大啲?

 

在此不去討論這種遊戲的優劣,反是從這個社會現象已看清新舊兩代之間的一道鴻溝。無論是網上文章的作者群,還是各網媒Page上的「嬲嬲樣」(幸虧你懂甚麼是「嬲嬲樣」)已經可以看出,盲目反對、未玩先判的人,大部份都是上一輩的人,覺得你無聊、幾廿歲人仲咁低能。然後還堅持:「我點都唔會download。」其實,自己連那是甚麼東西都不知道。

 

其實,每個人心目中都應該要保留應有的童真,上一代的你和妳,不曾也幻想過自己成長時的動畫躍出電視框框、伴你成長?終於科技發達,可以讓大家的集體回憶成真了,我們這一代,哪管你是90後、80後,甚至70後,都準會有所共鳴。

 

只希望,我們的童真能夠永遠保留。我不知道我們走到五六十歲時,都會變成了一個不願接受新事物的「老屎忽」,願我們不會。

 

公道點說:一方面,請別玩物喪志;另一方面,也請別「未玩先插」。

 

當然,玩還玩,請小心看路。

 

我深信此文或會引起部份人不安,繼而出現罵戰及人身攻擊,有關留言我不會回覆。

 

【延伸閱讀】我們這一代

 

作者專頁:https://travelerwithmovie.com
旅遊專頁:www.facebook.com/360.days.in.australia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